在人體消化系統(tǒng)中,胃如同辛勤的“食物加工廠”,負責消化食物,為身體供能。不過,胃偶爾也會鬧“小脾氣”,胃炎就是其發(fā)出的“抗議信號”。那么,胃炎究竟是怎么回事,該如何安撫胃的這些“小脾氣”呢?
□潢川縣人民醫(yī)院 周加華
胃炎,簡單來說,就是胃黏膜的炎癥。胃黏膜作為胃的保護屏障,一旦受到各種因素的刺激,就會引發(fā)炎癥反應。根據發(fā)病的緩急和病程的長短,胃炎主要分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。急性胃炎起病急驟,患者往往會突然出現(xiàn)上腹部疼痛、惡心、嘔吐等癥狀,嚴重時還可能伴有嘔血、黑便等情況。慢性胃炎則相對“溫和”一些,病程較長,癥狀可能時輕時重,常見的有上腹部隱痛、脹滿、食欲缺乏、反酸、噯氣等。
當胃開始鬧“小脾氣”——患上胃炎時,身體會發(fā)出一系列“求救信號”。最常見的就是上腹部疼痛,這種疼痛的性質多樣:有的患者感覺是隱痛,像有一只小手在輕輕揪著胃;有的則是脹痛,仿佛胃里充滿了氣體,快要撐破一樣;還有些患者會經歷劇痛,那感覺就像胃在“翻江倒?!?。
除了疼痛,惡心、嘔吐也是胃炎的常見癥狀。胃在炎癥的刺激下,消化功能受到影響,胃內的食物無法正常排空,就會引起惡心的感覺,嚴重時就會嘔吐。另外,食欲缺乏也是胃炎患者的“常客”,看到平時愛吃的美食,卻提不起一點興趣,吃一點就覺得飽了,甚至還會有反酸、噯氣的現(xiàn)象,感覺胃里有一股酸水往上涌,還時不時地打嗝。
如果出現(xiàn)這些癥狀,千萬不能掉以輕心,要及時去醫(yī)院就診,通過胃鏡檢查、幽門螺桿菌檢測等相關檢查,明確胃炎的診斷,并了解胃炎的嚴重程度,以便采取針對性的治療措施。
“胃病三分治,七分養(yǎng)”,胃炎患者飲食調理至關重要。要規(guī)律飲食,定時定量,遵循“早餐吃好、午餐吃飽、晚餐吃少”的原則。選擇清淡易消化食物,避免食用辛辣、油膩、生冷、刺激性食物,防止加重胃炎癥狀。
幽門螺桿菌感染引發(fā)的胃炎,需規(guī)范抗幽門螺桿菌治療。胃酸過多者,可用質子泵抑制劑或H2受體拮抗劑抑制胃酸分泌。胃黏膜保護劑可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保護膜,促進修復。
精神因素對胃炎影響大,長期精神緊張、焦慮、抑郁會導致胃腸功能紊亂,加重癥狀。要學會調節(jié)情緒,保持舒暢心情,可通過聽音樂、看電影、旅游、與朋友聊天等緩解壓力。
胃炎雖常見,但了解癥狀,掌握應對方法,就能有效安撫胃的“小脾氣”,恢復胃的健康活力。
(責任編輯:梁艷)